高考历史试卷《梭伦改革》高频考点特训(2018年必看版)(四)

时间:2018-10-14 04:38: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
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背景、中心目标方面分析两次改革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保守势力,开始掌握政权的标志是
A.1688年宫廷政变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维也纳会议的召开
D.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
材料二?公元前7世纪,雅典氏族贵族利用自己垄断的政权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或将土地抵押给贵族沦为“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或变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这种情况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极度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公元前632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但因未得平民支持而遭挫败,基伦被杀。公元前621 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等有所限制。但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用刑严苛,允许债务奴役存在,反而使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更趋激烈。
(1)材料一中的“高压力量”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
?
(2)两则材料反映了雅典哪种矛盾的尖锐状况?有何具体表现?为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效果如何?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