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8:56:20
1、选择题 下图诰示中获得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的人所通过的途径是
A.毛遂自荐
B.立军功授爵
C.凭才题库举获得功名
D.出洋留学,功成名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 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图片反映的是科举制下公布科举结果的金榜,故选C项。
考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办法。1905年,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最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避免权臣独揽大权以加强皇权
C.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D.防止军阀割据势力的膨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从内容上看,旨在考查考生对三省六部相关内容的掌握;从能力方面看,主要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和区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看清题目强调的是“在中央”,而三省六部既是辅助皇帝的最主要机构,同时也是对皇权威胁最大的机构。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明朝废除丞相,分权六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丞相制度在西周时尚未出现;西汉时设置刺史是为了监察地方。因此①②与丞相制度无关;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明朝直接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因此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心担心无法依靠)。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贾谊所说“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指的是西汉的王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汉初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诸侯王势力膨胀给中央政权造成严重威胁。所以他建议统治者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
考点:西汉时期的地方政治制度。
点评:汉初,地方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
D.实行三公九卿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