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7:46:23
1、选择题 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赞颂的人物可能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老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圣言饱充腹”“百家始消伏”可知,其与百家思想进行统一的主张有关,而儒家首先提出这一主张的是董仲舒,故C项正确。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张,考查知识迁移与理解能力。难度小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简答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和“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继承了
①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②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④王阳明“心外无物”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也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由知可知①符合题意;民贵君轻的思想是体现了民本思想,②符合题意;③强调的是封建等级,不符合题意;④是主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区别最大的是
①孟子 ②墨子 ③庄子 ④韩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四个正好是儒墨道法。墨、道对于统治术的具体指导要少一些,观点没那么鲜明。而儒法的大部分理论都是针对于统治的,两者基本上是截然对立的。儒家崇尚道德教化,法家崇尚法术诈力,很多观点是针锋相对的。在统治术的使用上,也有外儒内法之说,都是作为两个对立面来讲的。故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凡生于天地间者”、“三纲,五常”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朱熹认为的“理”,其实就是儒家“三纲五常”等纲常伦理。进一步可知,朱熹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来阐述封建伦理道德的。B项属于无关项;CD两项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不是题干材料核心意思的体现。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董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