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7:32:24
1、选择题 下面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某一年”最有可能是
A.1948年
B.1957年
C.1962年
D.1977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表格中工业、农业均为增长态势,因此首先可排除A项1948年。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农业均有所增长;三年经济困难后,1962年经济才开始恢复;1977年“文化大革命”虽结束,但国家还处于徘徊时期,工农业经济共同增长的可能性小。因此答案只有B项合适。
考点:一五计划的成就
点评: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完成以后,工农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新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改造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企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历史史实的能力。早在1978年我国安徽、四川首先试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不久全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所以,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农村。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四个选项都体现了农业政策。A项在一定程度存在弊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是实现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不符。D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业政策,给农民一定的实惠,但是不如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开局元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和发展,为此党采取的重大政策有 ? ? ? ? ? ?
①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②开展合作化运动?
③建立人民公社?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实行对外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考查在农村实行的重大政策,⑤实行对外开放是针对城市采取的重大活动,排除⑤,其他四项都是建国以后党在农村采取的重大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选C。A项错误,进入21世纪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项错误,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D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材料未体现。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摸着石头过河,在80年代中期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目标,这明显是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