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7:32:24
1、选择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之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政策制定的依据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与中共并肩作战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倍受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济方面采取措施主要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材料(1)(2)可以看做是上海工业化一瞥,(3)可以作为红色的摇篮,(4)可以作为改革开放的上海的材料,因此ABD三个选项只是反映了部分材料的内容。现代化也叫近代化,以生产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完全没收
D.赎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识的能力。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采取赎买政策,而对四大家族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则直接没收成为国营经济。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通过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来完成了。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工农业产量增值反映的是对内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到21世纪初,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确立,所以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说法错误。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点评:本部分知识,从考查题型看可能有大的拓展,因为本专题内容可以左右联系、上下延伸。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是命题的常见形式。从考查内容看,应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政治中有成功也有失误,这是考查的重点。要注意本部分知识的总结和比较,尤其是党领导进行的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这都将是考查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成功的探索有
A.中国共产党八大
B.1958年总路线提出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0世纪50~7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提出国家建设的总任务,它和20世纪60年代初的八字方针都是正确的探索。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