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7:21:46
1、选择题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李贽之思想是“离经叛道”的,对正统思想发出了挑战,而题干中“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与世不相入”分析可知,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说明李这著作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A项正确;BC项“宣扬”说法错误;D项“佛家学说”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
点评:此题考点还可从对李贽人物、思想的评价角度来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A.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中人以上、中人以下”指的是不同的学生,所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而要去因材施教,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因材施教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可以看出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①正确;由“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可以分析出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正确;结合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这段材料是法家思想,是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③正确;④中君权神授的思想是到汉代董仲舒时期才提出的,与材料不符。故本题选B项,A、C、D不符合材料。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
①朱熹理学的主旨 ②庄子的思想诉求 0;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④李贽的离经叛道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家相关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压抑摧残了人性,故,①错误,排除。②③④三项表述正确,均能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庄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李贽的思想主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绘画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的是重民的思想。这句话出自儒家代表人物荀子。A为孔子;B为庄子;C为孟子,都与题意不符。
考点:荀子的思想
点评:荀子是战国百家争鸣中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荀子》一书,原文是“君,舟 也,水,民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他继承了儒家学说的仁政思想,同时又吸收了法家的重罚的思想。荀子思想需要我们的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