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8年必看版)(四)

时间:2018-10-01 07:21: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岂之先生说:“朱熹用了四十年搞《四书章句集注》……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融会了儒学、佛学以及中国的道家。到元明清时期……《四书章句集注》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1)《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是指儒家哪四种典籍?
(2)《四书章句集注》被元明清三代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说明理学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你觉得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


参考答案:(1)《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说明理学成为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3)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等传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礼轻法的观念。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为后世所沿用,并称为《四书章句集注》,所以《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依据材料《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体现了历朝对宋明理学的重视,结合所学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满足了统治者的维护统治的需求,被统治者所采纳,成为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
(3)依据所学知识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即可以得出宋明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②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等传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③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④ 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 尊卑等级观念;② 重男轻女的观念;③ 因循守旧的观念;④ 重礼轻法的观念。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四书章句集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8分)学者徐晓望认为宋代的福建是当时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的普及时代,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福建是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是使南亩之民转而为纸工者十且四五,东南之俗为尤甚焉。盖厚利所在,情农不劝而趋”……“纸、竹稂、楮皮、薄藤、厚藤,凡柔韧者皆可以造纸。竹纸出古田、宁德、罗源村落间。……楮纸出连江西乡,薄藤纸出侯官赤岸,厚藤纸出永福辜岭。”
——徐晓望《宋代福建史新编》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福建造纸业的发展因素。(4分)
材料二 《宋代福建书院分布状况简表》、《宋代进士分布图》


(2)据材料二,比较宋代福建书院与进士分布的共同点。(4分)
材料三    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
——黄洁琼:《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特征。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因素:印刷术的普及;对书籍需求的提高;丰富的原料来源;造纸获利丰厚(4分,任意两点即可)
(2)共同点:北多南少;东部多西部少(任意一点得2分);进士分布与书院发展相匹配(书院数量和该区域的进士人数相匹配)(2分)
(3)特征:成为文化大省;各领域成就非凡;出现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领先于全国;是古代福建文化的高峰。(任意两点得4分)
原因:宋代印刷造纸业的发展(或宋代福建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朱熹等著名人物的推动;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理学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推动(任意三点得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的答案需要在充分阅读分析材料后得出。依据材料一中“印刷术的普及时代,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盖厚利所在……纸、竹稂、楮皮、薄藤、厚藤,凡柔韧者皆可以造纸”信息从“印刷术的普及、书籍市场、原料来源以及利润”的角度归结答案。
(2)该题以图表作为命题的素材,考查了学生对图表的解读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将图表隐含的信息转化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有效的文字信息。结合材料二中图和表格从地区分布以及人数上进行比较,地区分布明显是东部多、西不少;南部少,北部多,表格中书院数量与右图中进士人数相匹配。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福建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关键信息来概括答案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科技发明、教育思想推动以及经济发展等角度概述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书院,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共十六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这也曾是孔子的追求,他的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
A 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                 B “仁”与“礼”的学说
C 兴办私学,实施平民教育               D 提倡“仁政”学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2011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肯尼亚视察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并向该学院赠送孔子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任意三个人即可)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2分)


参考答案:(1)核心:仁(或礼)。(2分)
(2)变化: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2分)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分)
(3)代表人: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3分,任意三个人即可)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3分)
(4)价值: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


本题解析:(1)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孔子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论述了治国的方法,核心就是仁。
(2)本题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通过划分段落层次可知,其政治意义是,通过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思想上的意义是,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本题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可知代表人是程颐、程颢、朱熹。分析材料,可知第一层意思,是理学的兴起,第二层是理学的影响,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4)建立在人伦关系基础上的儒家思想,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容易被人们接受,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关注。孔子关于人与人的关系,推广到世界各地区,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平等合作的国际新秩序,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可以看出这个学派崇尚节俭,主张兼爱。因此为墨家思想。故选D。儒家主张仁政,德治;B项主张无为;C项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厚古非今。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