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7:03:27
1、选择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共性。结合所学,三人均批判君主专制, 故选A。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韩非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五蠹”,这是因为他们
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B.无益于百姓生计、人心安定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无益于国家富强、君权巩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其主张集权、改革等观点,题干反映的“五蠹”之说,结合战国时期的背景分析,可知儒家、纵横家、墨家等是不主张加强君权的,故D项正确;从时代背景来看,A项不符合题意;BC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宋志明《现代新儒学的可能走向》一文指出:“儒学有效地组织社会、安顿人生,已形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具有强盛的生命力。”下列儒学主张中最能体现儒学“组织社会、安顿人生”这一特点的是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儒学有效地组织社会、安顿人生,已形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体现了人文思想,故AB不符合;民贵君轻虽然也有人文主义色彩,但是无从体现组织社会,安顿人生,故D项也不符合。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 )
①韩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黄宗羲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毛泽东
A.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②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从理论上提出的是韩非子;最早从理论上否定的是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最早在实践上开创的是秦始皇;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