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6:53:17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先后考察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明治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条誓文》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材料一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分别是指明治维新哪两项重大举措?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5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制定了改革的施政纲领。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的决心和勇气。(4分)
(2)①废除旧体制: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经济上:进行币制、地税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军事上,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等。②倡导“文明开化”:派遣学生留学欧美,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上大力推行西化。(4分)
(3)政治上,通过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近代天皇制度;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亚洲强国;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推进生活习俗的西化;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忠于天皇的新式军队;对外关系上,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5分)
(4)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以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和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53年前的日本与1840年前的中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
②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治维新的影响:(1)经济上: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的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政治上:明治政府在推翻旧有体制后,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同时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日本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因此①②③④⑤都正确。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
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②选项错误,明治维新是取消了武
士的特权,④选项也与史实不符,明治维新为了确保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所以正确的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的成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
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
——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材料二?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浩巨,可想而知。但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其必然失败。
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也不是个办法。不幸这位年轻皇帝,显然感到国亡无日,所以迫不及待。但是他的军师谋臣,应该有见及此。不幸康某木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4分)
(2)同为近代化改革,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请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失败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
(1)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四民平等;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写出任意2点得2分)
效果:推动日本实现工业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2分)
(2)中国的戊戌变法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实施者急于求成,缺乏政治经验。(2分)
(3)清政府进一步丧失权威合法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发展。(2分)
(4)客观分析基本国情;稳健理性,循序渐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写出任意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
(1)第一问,日本维新的政策,依据教材与材料内容归纳。可以从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入手分析。可从原文中整理归纳,从政治上、经济上、阶级关系上分析。关于维新的效果,可直接用材料中的“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来回答即可,也可以按照教材内容归纳,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
(2)第二问,中日维新一成一败原因的对比,可从两国的具体国情入手分析归纳。首先要从两国改革的背景分析,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并且其内部没有产生分化,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其次是从改革实施的过程的不同来分析,“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从这个内容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改革者经验不足,急于求成;再次是从改革者素质的角度分析,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是十分幼稚的,所以导致在改革过程中树敌过多,改革阻力大。
(3)第三问,此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是戊戌变法的积极作用。旨在中兴国家的改良运动失败后,中国人开始觉醒,戊戌变法虽然没有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但它却了促进民族觉醒的作用。改良道路没能救中国,中国人开始探索新的道路,革命思想日益在中国成长成熟起来,革命一触即发。
(4)第四问,分析改革成功的因素主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改革的社会环境要有利于改革的进行,这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其次,改革者自身的素质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再次,改革过程要有序性,合理化;第四,改革力量足够强大也改革成功的关键;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功的最根本因素。此题的答案可从以上几点中选择相关的内容来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