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明治维新》考点预测(2018年押题版)(九)

时间:2018-10-01 06:53: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先后考察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明治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条誓文》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材料一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分别是指明治维新哪两项重大举措?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5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制定了改革的施政纲领。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的决心和勇气。(4分)
(2)①废除旧体制: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经济上:进行币制、地税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军事上,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等。②倡导“文明开化”:派遣学生留学欧美,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上大力推行西化。(4分)
(3)政治上,通过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近代天皇制度;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亚洲强国;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推进生活习俗的西化;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忠于天皇的新式军队;对外关系上,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5分)
(4)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以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和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53年前的日本与1840年前的中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
②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治维新的影响:(1)经济上: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的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政治上:明治政府在推翻旧有体制后,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同时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日本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因此①②③④⑤都正确。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
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②选项错误,明治维新是取消了武
士的特权,④选项也与史实不符,明治维新为了确保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所以正确的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的成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
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
——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材料二?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浩巨,可想而知。但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其必然失败。
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也不是个办法。不幸这位年轻皇帝,显然感到国亡无日,所以迫不及待。但是他的军师谋臣,应该有见及此。不幸康某木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4分)
(2)同为近代化改革,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请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失败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
(1)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四民平等;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写出任意2点得2分)
效果:推动日本实现工业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2分)
(2)中国的戊戌变法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实施者急于求成,缺乏政治经验。(2分)
(3)清政府进一步丧失权威合法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发展。(2分)
(4)客观分析基本国情;稳健理性,循序渐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写出任意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
(1)第一问,日本维新的政策,依据教材与材料内容归纳。可以从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入手分析。可从原文中整理归纳,从政治上、经济上、阶级关系上分析。关于维新的效果,可直接用材料中的“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来回答即可,也可以按照教材内容归纳,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
(2)第二问,中日维新一成一败原因的对比,可从两国的具体国情入手分析归纳。首先要从两国改革的背景分析,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并且其内部没有产生分化,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其次是从改革实施的过程的不同来分析,“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从这个内容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改革者经验不足,急于求成;再次是从改革者素质的角度分析,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是十分幼稚的,所以导致在改革过程中树敌过多,改革阻力大。
(3)第三问,此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是戊戌变法的积极作用。旨在中兴国家的改良运动失败后,中国人开始觉醒,戊戌变法虽然没有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但它却了促进民族觉醒的作用。改良道路没能救中国,中国人开始探索新的道路,革命思想日益在中国成长成熟起来,革命一触即发。
(4)第四问,分析改革成功的因素主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改革的社会环境要有利于改革的进行,这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其次,改革者自身的素质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再次,改革过程要有序性,合理化;第四,改革力量足够强大也改革成功的关键;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功的最根本因素。此题的答案可从以上几点中选择相关的内容来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