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8-10-01 06:42: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材料为顾炎武文章“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意思是大丈夫之所以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这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所以选D。
考点:经世致用
点评:从高考考查内容上说,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及影响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考查的能力要求上说,注重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历史事件中共性的提升与个性的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在王阳明看来 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均是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为民的生存而服务,从“道”(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和高度统一,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故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唐宋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复兴儒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主要是(      )
A.佛教和道教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佛家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
C.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
D.汉唐儒学不能容纳佛教、道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史实,佛教和道教思想只是在魏晋至唐兴盛,一直没成为正统思想,A项错误;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兴起,故B项错误;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如从唐代起开始风行中国佛教界的禅宗“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甚至从唐时起“中医药学是儒、道、佛的一种共同语言和联系纽带”,D项不符合史实,故正确选项为C项。
考点:宋明理学的背景——三教合一
点评: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更容易理解理学的内涵: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是佛道化的儒学。考查宋明理学的角度还有:“理”的含义、宋明理学两大流派的异同、积极和消极影响。如: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材料着重论述伦理道德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突出儒学的社会功能,反映了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试图构建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因此选择D。AB材料没有体现,C是理学形成的背景,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礼乐与法治并举
B.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可知吕不韦认识到诸子思想各有其合理性;“一则治,异则乱”说明他又看到诸子思想的不同之处,认为应该将这些思想“统一”即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因此C 符合题意;A项是荀子的观点;B是法家思想;D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吕不韦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