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8-10-01 06:42: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伏尔泰为什么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财富观:重义轻利;安贫乐道。(2分)核心:“仁”和“礼”。(2分)
(2)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1分)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攻,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仁政,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有利于伏尔泰宣扬自已的思想主张。(4分)
(3)思想:对儒学的批判。(2分)原因: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提倡的纲常伦理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对立;北洋军阀政府提倡“尊孔复古”。(2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等关键信息可知,孔子的财富观是重义轻利;安贫乐道。核心:“仁”和“礼”。要注意“礼”是孔子思想中保守的,落后的方面。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与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及两者的关系。即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攻,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仁政,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有利于伏尔泰宣扬自已的思想主张。
由材料“……仁义道德……吃人……”等关键信息可知,鲁迅的思想是对儒学的批判。原因是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提倡的纲常伦理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对立;北洋军阀政府提倡“尊孔复古”。而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与孔子;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鲁迅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   )
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D.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儒学用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将儒家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紧密结合起来。A、C、D三项都反映了忠君思想,符合宋明儒家思想的观点。B项与题意明显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 ,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反映了如果出于为天下之心而立法,那是天下之法,是真正的法;如果出于为私心而立法,那是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道家思想,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内容材料的意思是做人处事都不能贪心,衣服穿得暖, 饭吃得饱就可以了.喻意:做人处事要诚实守信不要贪心,生活水平保障了,就要知足。这与道 家思想相符合。所以选C。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道家思想中包含有效法自然因循自然的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学者称古代某思想家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属于这位思想家核心主张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天随君,以君随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是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第一个把儒学官方化和神学化,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理论,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 是荀子的主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项是程朱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神秘化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