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11-10 16:05:5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布什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如何约束权力上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指出这两种主张对当时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思想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试指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实践这种思想的活动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美国总统是被“关在笼子里”的。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张:材料一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把天下的权利交给天下老百姓,反对君主独断),材料二提出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思想。不同影响:材料一的主张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清朝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材料二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原因:经济上,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政治上,中国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理论上: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戊戌变法运动,?结果被顽固派镇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结果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3)关系:材料三是材料二的思想实施的结果。说明: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行使行政权,受议会和最高法院制约。认识: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实际;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位思想家曾嘲讽儒者道:“儒者之学全无头脑……鄙儒无识,俗儒无实,迂儒未死而臭,名儒死节狥名者乎!”根据所学知识,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者具有各种弊端的批判,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对道学家的伪善作过激烈的讽刺和批判,符合题意和史实,所以答案选C,A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传统儒学的捍卫者, B ?D两项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他们发扬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和务实学风,并无批判儒家学者的激烈言论。
点评: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并且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但李贽反对或是批判的仅仅是程朱理学的伪善而不是要否定整个儒家学派。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熏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东西方不但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大家,而且流派纷呈。回答题
小题1:儒家追求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思想,以下言论体现了儒家这一主张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克己复礼”?④“无为而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2: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墨家、法家
小题3: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制
小题4: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小题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B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克己复礼”都是儒家思想,?④“无为而治”为道家老子的主张,因此选A。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漫画材料再现史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图一体现了“舍生取义”的思想?属于儒家?图二体现了“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故B项正确。
小题3: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为了扩充人的善性,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为了扩充人的善性,要加强道德教育。因此选A。
小题4: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在等级秩序下。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等级秩序打破,封建专制的等级秩序正在形成;智者学派的人文思想是民主秩序下。当时正处于雅典民主制度的高潮时期。因此选B。
小题5:文艺复兴时期是在14、15世纪兴起,其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工业经济形成是指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展后,排除②;文艺复兴并没有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排除④。因此选B。
小题1:儒家思想
小题2:百家争鸣
小题3:儒家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
小题4:儒家“民本思想”、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
小题5:宋明理学、文艺复兴
点评:
小题1:维护祖国一统的大一统的思想,容易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察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
小题2:此考点非常重要,近年的命题率很高,也是今后高考的重点,要认真复习。其中主要把握:老子在思想上的贡献,孔子思想要全面掌握,各学派思想家的主张、含义、评价等。
小题3:从命题角度上看,把中西方古代人文主义思想横向比较,通过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与时政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形式之一。
小题4:高考命题视角。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影响的角度命题;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热点问题出发考查孔、孟的民本思想。
小题5: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是高频考点。 立意 非选择题题量逐步加大,总体难度偏大,注意与政治学科知识结合,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并注意与西方人文主义的纵向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贽对待传统思想的态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出现的经济根源。(4分)
材料二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
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
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
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 《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
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4分)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
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
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材料三中的"民主""科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4分)
(4)古今中外对待儒家思想态度各有不同,对此,我们有何认识? (2分)


参考答案:(1)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这一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经济要求。(4分)
(2)“以德治国”。以此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宋教愚味,倡导理性。(4分)
(3)含义: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思想。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认识和对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4分)
(4)古今中外对儒家思想态度不一,是由其时代性与历史使命决定的;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剔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中的条幅是2008年5月27日时 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