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11-10 15:56: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租佃式经营
B.雇工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自耕农式经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其大意是农业生产的部分收入收归农民,根据所学,最符合的是租佃式经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


参考答案:(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
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4分)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
(3)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4分)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4分)国际格局:两极对峙。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特征:小农经济的特点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产品去向角度分析即可。不同:由材料一中的“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状况是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由材料二中的“(20世纪初)”、“河北《元氏县志》”、“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等信息可以推知其反映的经济状况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
(2)注意审题,题目要求写“局限性”,而且要求“分别”写。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近代的经济结构的,都没有全面看待。局限表现在材料一有夸大之处,其实小农经济还不可能完全解体;材料二只反映局部,材料只能代表河北农村地区。特点:可以结合材料一二得出,特点:由材料一反映的是沿海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而材料二则说到内陆的河北农村的自然经济仍然大量存在,所以特点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3)根据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分别是美国和苏联的国籍角度思考,而且还要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得出结论,表述时要做到史论结合。即从材料所提供的图片信息出发,然后落到对马歇尔计划的评价上即可。国际格局: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47和1950年)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可以写成两极对峙,也可以写成东西方对峙或者冷战格局。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共41位,江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仅5位,江南47位。上述数字不能说明
[? ]
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
B.经济中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
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从远古到现在我国野象分布界限由北向南推移的情况,围绕这幅图文科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除了气候因素外,传统农业和近现代工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野生动物的分布
②野生动物的存在根本不会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杀戮完全出于自私和愚蠢
③野生动物在历史上是一种资源性动物,由此 形成了一些手工业,随着野生动物的消失,这些产业也随之崩溃?
④只有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一定高度,保护野生动物才能真正实现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
?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2分)哪种方式更进步?(1分)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2)图三是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场景。北宋的商业有什么特点?(4分)
(3)图三和图一、二所反映的经济形态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6分)
(4)图四广州十三行的设立是什么政策的直接反应?(2分)?这种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3分)


参考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2分) 图二方式更进步。(1分)?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促使农产品的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分)
(2)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4分)
(3)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分)因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2分)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如“俞大娘航船”;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离别等。(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4)闭关锁国。(2分)这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1分)但这些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以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