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5:56:20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水利灌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就是典范,此外还发明出了筒车、水排、翻车等灌溉工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水排是鼓风设备,用于冶铁,不是水利灌溉工具。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表明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判断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排除A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C项理解有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明末棉花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清代棉花种植更加盛行。如松江府属诸州县,“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农业商品化取得了一定进展
B.农本思想受到了冲击
C.商品经济取得了进展
D.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广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这说明以农业种植水稻的居民变少,而种植棉花的人增多了,A.农业商品化取得了一定进展、C.商品经济取得了进展、D.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广泛,以上三项都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B.农本思想受到了冲击,这一观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段话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的信息说明这种灌溉工具是筒车,故本题选择A项; A是三国时期,依靠人力;C属犁耕工具; D属于冶炼工具。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根据下面三幅图片,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农民除交纳田赋外,不存在其他赋税 ?②封建社会的农民必须交纳赋税?
③古代农民徭役负担沉重?④土地高度集中是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