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5:46:03
1、判断题 隋唐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这里的“三教”是指
[? ]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儒学、佛教、道教
C、基督教、伊斯兰教、儒学
D、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汉武帝时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和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
①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有利于儒家的显贵 ④阻断了官僚子弟入仕的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适用于隋唐科举制而不适用于汉武帝时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④阻断了官僚子弟入仕的途径说法绝对化,因此选C.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组合式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排除法。一是排除含错题肢,在众多小选项中,先判断出一个错误选项,如果在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含有这个错误选项,那么此题肢则是错误的,应排除。二是排除漏正题肢,在众多小选项中,先判断出一个正确选项,如果在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不含有这个正确选项,那么此题肢则是错误的,应排除。三是留同存异,若经过前面两次排除后,还有两个题肢需要继续排查,两个题肢中相同的选项保留下来,不同的选项进行辨析,从而判断出正确的、排除错误的备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仁眇(miào)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仁”“义”“王道”,可知与儒学有关,庄子是道家,韩非子是法家,CD项排除;荀子主张“仁义”“王道”,A项排除,故选B项。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孟子与荀子都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但两者之间的思想主张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封建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封建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封建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王守仁(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因此①②正确;“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可见④正确;③不对,心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这是近代新文化运动。
考点:王守仁(阳明)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方法:1、肯定法。对于题目考查的内容掌握较牢、记忆清晰、可快速作出正确选择的,应采用肯定法,果敢作答,从选项中迅速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2、排除法。一是排除含错题肢,在众多小选项中,先判断出一个错误选项,如果在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含有这个错误选项,那么此题肢则是错误的,应排除。二是排除漏正题肢,在众多小选项中,先判断出一个正确选项,如果在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不含有这个正确选项,那么此题肢则是错误的,应排除。三是留同存异,若经过前面两次排除后,还有两个题肢需要继续排查,两个题肢中相同的选项保留下来,不同的选项进行辨析,从而判断出正确的、排除错误的备选项。3、选基法。此方法与排除法有点类似。根据自己掌握的熟悉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题肢作为基点,然后以此对各选项比较辨析,顺藤摸瓜,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