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商业的发展》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五)

时间:2017-11-10 15:05: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致富以后,家族子弟很多人获得官职。这种“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B.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C.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传统观念等。分析材料中“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可以了解到当时商人通过经商致富,把当官显耀作为重要的人生目标,这种传统观念严重制约了商人们在工商业上的扩大再生产。故选A。B项与材料信息相反;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之际得到加强;D项错误,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是
①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③区域性大商帮形成?④贵金属白银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如徽商、晋商)。因此①②③④都正确。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
指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通常将题干中列出4个或4个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选项,然后将序号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3种形式:1)双序式。即试题有2个正确的序号。2)三序式。即试题有三个正确的序号。3)不定式。即试题正确的序号不定。命题有以下可能:1)小切口型。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广,考查分析理解能力。2)大跨度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归纳和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个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曾对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面可作为其研究依据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对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说明当时市的空间有严格的限制,据此可以看出B符合题意;AD是指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故排除;C是反映的长安城布局特点,与题意无关,也该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4分)
材料二?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 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标志着城市格局和功能的重大演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唐代相比较,宋代城市发展在城市格局和功能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演变?(4分)并指出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3)据材料三,指出盛泽镇由一个荒村到“市”再到“邑中诸镇之第一”演变的因素。(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分)


参考答案:(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专门的官吏管理;有特定的地域范围;交易时间有限制。(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2)演变:城市格局:由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到坊市界限被打破;由唐朝时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到市分散于街巷,出现街市;由以政治、文化中心,军事重镇为主到经济功能增强。(4分)(没有答出变化只答一方面最多给2分)
原因: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发展;政府松动重农抑商政策。(2分)
(3)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特点:专业化、区域化的工商业小城镇兴起;经济功能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1)主要考查春秋至唐代“市”的发展。注意题干信息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2)结合所学知识,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考查考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要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丝绸之利日扩” “居民百倍于昔”来进行回答。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专业化、区域化的工商业小城镇兴起;经济功能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点评:古代中国经济部分,从知识点角度分析,“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特点,是新课程知识,会成为命题的兴趣点。特别要关注“市”的发展、著名的商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中说:“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B.我国商品经济在清初达到顶峰
C.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D.道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转折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