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时间:2017-11-10 14:59: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
B.宣传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批驳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D.与“天人感应”说针锋相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家
D.儒家学说与权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指的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家,当然不是原来的单纯的儒家的思想和学说,而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一个综合型概念。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鼓励学思结合
B.启发式教学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大意的能力。“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所以体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所以选“B”
考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B.发挥市场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故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王夫之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