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11-10 14:54:1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据此推断,下面孔子的哪个主张有可能贴不上“正能量”的标签(  )
A.提倡“为政以德”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中的消极部分、保守部分,也就是贴不上“正能量”的部分,而其他的三个选项则均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陈寅恪的《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造极于赵宋之世”说明宋代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科技方面: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北宋毕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C.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明末清初时期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儒学,儒学重新焕发生机。因此选D。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
点评:本专题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特别注意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人本主义之精神等全部构成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大历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指出人物A、B、C分别是谁?A在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C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扩展”与“延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分)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政治观点?产生这种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A、B、C分别是孟子、荀子和孔子;A:施行仁政;C:“仁”(或“礼”)
(2)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融合在儒家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传“大一统”思想。
(3)政治观点: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决定性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本题解析:(1)第一问考查学生对三位儒家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根据图片提供的文字信息结合思想进行判断,比较基础。第二问实际上就是进一步解读其核心思想。
(2)实际就是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在汉代的发展的表现,基础知识的考查。
(3)第一问注意要求回答的是“政治观点”,需要从材料归纳,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的危害。结合黄宗羲的观点不难回答出。第二问要注意一个观点“思想根源于经济”。
考点: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点评: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过程,是考查重点,考查的主要是形成过程,思想比较,给出新材料归纳思想(有时候是教材说没有明确提出的思想,让我们进一步立体了解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于思想的全方位评价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