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4:54:11
1、选择题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国家政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得士者存,失士者亡”是指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为能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纷纷重用知识分子进行社会改革和外交斡旋,知识分子在各国社会变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答案选C,A项显然与题意无关,B项与材料强调知识分子作用的主旨不符, D项应出现在隋唐时期科举制诞生之后。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於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材料二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
——任忠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治国主张。(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做出的反应,新文化运动后期在道路选择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3)请结合建国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1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老子:无为而治;孟子:施行仁政;韩非子:依法治国;墨子:以贤治国。(8分)
(2)反应:
维新派: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实行民主共和国。
变化:由“走西方人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8分)
(3)民族: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机那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
民权: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颁布了《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民生: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完成三大改革(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行“一五计划”(大力发展生产力)。(12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主要结合所学及材料“……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於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归纳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地信息,同时注意结合所学的知识,如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如材料“……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中共领导的革命与建设同孙中山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题目要求,一是时期“建国初期”,二是具体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是建国初期的成就与三民主义的关系。故解题时要联系建国初期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成就分析解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思想?主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各派的主张?特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A.王阳明《传习录》
B.文征明《点阐贴》
C.顾炎武《日知录》
D.吴承恩《西游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依据材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可知材料诉说的作品的重要特点是通俗化、市民化,根据所学知识符合小说的特点,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B、C都是士大夫阶层文学艺术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文学艺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是
A.a处:“焚书坑儒”的压制
B.b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C.c处:受佛教道教的冲击
D.d处: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是出现在明清时期而非宋明时期,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图片中的d处对应的时代是宋明时期而非明清时期,而所以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历程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当时是“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礼崩乐坏,所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正确的是A项,BCD不 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