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4:44:02
1、判断题 (16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1)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有什么特点?(2分)
材料二?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袁世凯上台以后,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
(2)蔡元培和袁世凯对于读经的做法,其各自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三 ?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 28岁,鲁迅 36岁,李大别 29岁,蔡元培 41岁。同年,林料已经 65岁,严复已经 63岁,辜鸿铭60岁,段被瑞53岁。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
(3)根据材料概括当时北大教员构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4分)
材料四?明治以来,日本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
近代国民教育机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1900年开始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1907年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小学之上,有男女分校的5年制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然后是专门为男学生设的3年制高中和3年或4年制大学。改革教学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
(4)根据材料说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2分)
(2)蔡元培:反对专制统治思想,传播民主共和思想。袁世凯:尊孔崇儒复古,为专制统治服务。(4分)
(3)特点:年龄倾向年轻化,新旧思想共存。(2分)原因: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2分)
(4)政府高度重视;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机制;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或普及小初教育。发展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重视科技教育。(答出3点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内容——教育方面的特点的掌握。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的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回答。材料“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可归纳出其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蔡元培,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积极倡导进行教育改革,宣传学习西方的教育、科技文化,积极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而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以后,妄图称帝,为作舆论准备,在教育上大做文章。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教育思想改革的掌握。从材料“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 28岁,鲁迅 36岁,李大别 29岁,蔡元培 41岁。同年,林料已经 65岁,严复已经 63岁,辜鸿铭60岁,段被瑞53岁。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可归纳出其特点。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的思想主张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教育改革特点的分析与理解认识。从材料“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近代国民教育机制”、“ 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大学”、“ 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可归纳出其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
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
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转变。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A.张謇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张謇是民
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倡导实业救国,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是革命派;孙中山主张暴
力革命推翻清王朝,领导了辛亥革命和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大革命运动;只有陈独秀符
合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即领导新文化运动,掀
起思想解放潮流,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刊物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反映了变革、求进的诉求,这里的“变”主要是
A.变革教育制度
B.变革政治制度
C.变革思想观念
D.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倡导思想领域的解放。故选C。A项材料未体现。康有为和孙中山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因此B也错误;D项说法错误,在中国并没有建立过资本主义制度。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击了就得封建礼教在人们头脑中的地位,促进了人们精神的觉醒。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要拥护那德先生(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论文,谈谈你对材料主张的认识。
要求:
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楚,合乎逻辑。
提示:内容至少应包括: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西洋人为此闹事流血而达到光明世界是否属实(以某一国家为例);陈独秀如此言明的用意。
参考答案:
德先生是民主,赛先生是科学。科学和民主是近代社会的两大旗帜。陈独秀对西方历史的分析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例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640年~1688年得资产阶级革命,使国王接受《权利法案》,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科学文化和工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例如法国大革命经过大革命、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战争等环节,最终在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又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在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其他符合题意者酌情得分)
陈独秀以西方历史发展为例,倡导民主和科学,意在号召人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礼教,促进人们思想解放,这对促动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具有极大意义。
本题解析:首先要注意问题提示答出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同时明确自己的观点,注意主题明确,观点合理,阐明观点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表达合乎逻辑,最后指出陈独秀宣扬民主科学的用意。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