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4:44:02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
(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
(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新内容: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扶持弱小民族,实行民族自治)。民族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中华民族获得国际平等地位)。
(2)中围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核心内容: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典型: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反对(不同意)这一观点。民族主义是深人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报报道:“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未铲除殆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人或事)……当然接踵而生,毫不足怪。”这则报道应出自下列哪一份报刊?(?)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新青年》
D.《民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舆论上掀起 “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进行批判,而其主要阵地就是《新青年》。故选C。
点评:关于新文化运动,还可以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1)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2)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斗争与探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分析、比较能力。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大力宣传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所以A选项与题意不符,D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出现的,所以D也可排除,前期新文化运动确立“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目的是为了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故正确的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