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05 19:12: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和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都包含有浓厚宋明理学思想的忠孝思想,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A.人性善恶
B.是否实行仁政
C.是否主张“礼”
D.是否追求气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孟子思想中关于人性问题的主张中提出了人性本善,而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了人性本恶,主张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孟子、荀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王夫之说,“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亦废”“倘以尽己之理压伏其欲,则于天下多有所不通;若只推其所欲,不尽乎理,则人己利害,势相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孟子?滕文公上》中写道:“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这表明孟子认为
A.实行仁政,要将田地分给农民
B.实行公平,要反对暴君和污吏
C.实行仁政,要厘清土地归属权
D.实行平等,要均等地分配谷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认为施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武帝采纳董仲树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董仲舒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思想。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