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8:47:13
1、判断题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这段材料出自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主张建立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5分)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材料三?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4分) 材料二、三的说法哪一种更准确的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1分) 说明理由。(4分)
(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2分)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2分)
(4)有人说,西方的代议制优于中对国的政治制度,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原因: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蓝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4分)
(2)原因:中国受到西方列强冲击,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4分)
材料三张荫桓的说法正确。(1分)?理由:郑观应认为君主掌握最高决策权;张荫桓认识到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由民选产生的议会手中。(4分)
(3)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2分)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
(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课程 | 修身 | 读经 讲经 | 中国文学 | 外语 | 历史 | 地理 | 几何 代数 | 理化 | 植物 动物 | 图画 | 体操 | 合计 |
课时 | 5 | 45 | 19 | 36 | 11 | 11 | 20 | 8 | 8 | 4 | 10 | 177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课程分类来看,既有中国儒家经学,也有西方自然科学等课程;从课时分布来看,儒学与西学课时比例差别不大,由此可知,A项正确;B项错误,中国并非殖民地;C项错误,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并行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
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02年;其次材料中梁启超的“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反映了梁启超要唤醒人民民族国家意识,以抵抗西方侵略。故①、③项时间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