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新思想的萌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11-05 18:47: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这段材料出自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主张建立

[? ]


A.开明君主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共和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5分)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材料三?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4分) 材料二、三的说法哪一种更准确的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1分) 说明理由。(4分)
(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2分)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2分)
(4)有人说,西方的代议制优于中对国的政治制度,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原因: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蓝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4分)
(2)原因:中国受到西方列强冲击,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4分)
材料三张荫桓的说法正确。(1分)?理由:郑观应认为君主掌握最高决策权;张荫桓认识到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由民选产生的议会手中。(4分)
(3)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2分)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
(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
代数
理化
植物
动物
图画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10
177
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 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
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课程分类来看,既有中国儒家经学,也有西方自然科学等课程;从课时分布来看,儒学与西学课时比例差别不大,由此可知,A项正确;B项错误,中国并非殖民地;C项错误,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并行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
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02年;其次材料中梁启超的“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反映了梁启超要唤醒人民民族国家意识,以抵抗西方侵略。故①、③项时间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