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新思想的萌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05 18:47: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① 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
② 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③ 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
④ 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可知康有为主张变法维新,认为君主立宪是世界潮流;由“流血遍全国 ……绵祸八十年……”、“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可知康有为反对革命,认为革命会带来祸端,并指出,法国革命带来了一些列的不好的影响。而材料中康有为只是认为革命会带来君臣交祸,但并未说君主专制会带来君臣交祸,排除④。?因此①②③都是对的,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A.谭嗣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陈独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写读书人是戊戌维新派的代表人物,B.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级抵抗派;C.李鸿章是洋务派;D.陈独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谭嗣同:著有《仁学》,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自由、平等,男女平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这说明最实质的问题是

[? ]


A.孔子在中国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B.维新派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崇拜偶像
C.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D.认为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中国史是一部中国人不断求发展的历史。回爷15—17题。
小题1: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A.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
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C.学习两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D.宣传西方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小题2: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奋进的足迹,它们可以用来研究

A.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之路
B.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D.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
小题3: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化运动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举办商会、农会待民间团体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D.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