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8:40:56
1、判断题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孟子.滕文公上》)关于材料反映出的土地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出现的井田制
B.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C.私田是村社成员的私有土地。
D.该制度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税制改革
2、判断题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车的演变,这个过程体现了
图1?图2?图3
A.经济形态的变革
B.耕作方式的变化
C.工具材质的革新
D.灌溉动力的改变
3、判断题 长江流域的开发(13分)
材料一?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地区仍有所见。
材料二?历史上荆江洪水位抬高统计:
时间 | 新石器时代至汉 | 汉至宋元 | 宋元后 |
历时 | 2300年 | 1400年 | 800年 |
最高洪水水位上升 | 0.2米 | 2.3米 | 11. |
平均每年上升量 | ?0. 0087厘米? | 0.164厘米 | ?1.39厘米 |
朝代 | 唐代 | 宋朝(金)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年数? | 289? | 317 | 91 | 276 | 268 |
水灾次数 | 16![]() | 63 | 16 | 66 | 62 |
?平均几年一次 | 18 | 5 | 5.6 | 4.1 | 4.2 |
4、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墨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我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5、判断题 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
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
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
C.当时冶铁业技术提高
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