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11-05 18:40: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此段材料说明我国先民在农业生产中注重( )
A.沤制绿肥
B.利用火耕
C.治虫灭害
D.火耕水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秉畀炎火”指的是除害之法,即把害虫投到大火中烧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请回答:
(1)我国传统文化中以、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如:瑞雪兆丰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
(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等。
(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 ]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呈杈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考古发掘,古代中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培育出了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培育出了粟,两大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可以相媲美。但是从公元前5世纪起的一段时期,我国北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远比南方要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秦朝统一后,北方政局相对稳定
B.南方自然条件差,水灾频繁
C.北方铁犁牛耕得到大力的推广
D.北方劳动力资源比南方丰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分析的出,苏州和湖州地区在南宋时期主要是从事的农业生产,而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生产专业化的趋势。故选B。AD项错误,经济重心还是在南方;C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南宋时期江浙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