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11-05 18:17: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这反映了明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
A、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重商贱农



2、判断题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
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人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这说明?
[? ]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
B.当时的法律已日趋健全 ?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5、判断题  唐朝中后期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 ]
A.封建政府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
C.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 ?
D.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