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11-05 18:17: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土地兼并的盛行
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D.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种现象反映了宋朝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因此选A。 B是反映现象而非根源;C与史实不符,国家授田制是土地国有制而非土地私有;D是土地兼并这种现象的影响而非根源。?
点评: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个特点:即土地私人所有(区别与西欧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可根治的弊病,封建政府的各种措施都不能真正抑制兼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清明之际“工商皆本”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A、C、D均反映了明清之际的“工商皆本”思想,而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典型地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B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
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
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现象的准确解读,通过现象获其本质,由材料中“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可见当时关卡林立,且对商品征收重税,从本质上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符合题意,而ABC与题干主旨无关,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此后,历朝统治者都推行这一经济政策。故排除①商周,选B。
点评:“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明清时期江南手工纺织业繁荣,政府却下令“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则材料体现了封建政府是如何限制民间手工业的?
A.课以重税
B.控制机户
C.低价派织
D.限制其规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分析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政府明令规定,机户的织机不得超过百张,对于超过的要进行处罚,反映了封建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故选D。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