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7:11:22
1、判断题 (22分) 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4分)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2分)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4分)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2分)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分)材料二:社会契约论。(2分)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2分)时代背景:经济上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政治上都是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上都是由于封建文化专制的严酷(或者答法国的教会神权统治与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也可给分)(6分,每点给2分)
(2)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4分)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2分)
(3)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不能只笼统回答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差异)(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黄宗羲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二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明清之际的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8世纪的法 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和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共同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封建文化专制严酷。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反对君主专制。
(2)材料三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中国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和宗教信仰自由,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推崇儒学的目的是借助中国的儒家思想抨击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的腐败。但伏尔泰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
(3)该问考查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发展不完善,没有如法国一样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而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C.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四语,当终身服膺。
二、举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缓;言语要诚实,毋欺妄躁率。
三、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彼之于我,亦如是矣。
四、内外亲族,无论尊长同列,皆当以礼接之。毋得简傲笑谑,不恭不敬。
五、交友,所以辅德也。须亲直谅、多闻者,远便僻、柔佞者。
六、治家之余,日取经史传记三五百言读之,以养德性,以长识见。毋博弈嬉戏,虚费时日。
七、作家,但得衣食、祭祀、宾客之费无缺,足矣。毋过求赢余,为世所讥。
八、凡邻里亲故,平昔善良,倘有婚姻丧疾应助者,即量力助之。毋慕豪侠之名,轻意肆志,贻忧父母。其无赖之人,当敬而远之,一与交游,为患不小。
——《家训二十四条》节录
材料二?源远流长的祖国家训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科学地评价传统家训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伦理文化的历史地位,剔除其封建纲常礼教及唯心主义的糟粕,保持其民族性的精华,对于我国当前的家庭美德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传统家训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家庭美德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8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和睦家庭,团结宗族,和谐乡里,提高个人修养。(4分,言之有理即可)
(2)积极作用:维系家庭亲情纽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推动思想文化发展。(4分,言之有理即可)
消极作用:儒家伦理维护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在新文化运动中被称为“吃人的礼教”。(4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概况归纳能力。从材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邻里亲故,平昔善良,倘有婚姻丧疾应助者,即量力助之”“交友,所以辅德也”“治家之余,日取经史传记三五百言读之,以养德性,以长识见”中的信息来作答就可以。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在维系家庭亲情纽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推动思想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其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在新文化运动中被称为“吃人的礼教”。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近数十年,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 材料反映的“风气”是指?
[? ]
A.变法图强?
B.民主科学?
C.经世致用?
D.尊孔复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观点,体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的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