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11-05 16:46: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小农户个体经营
B.田庄集体经营
C.工官制度
D.刀耕火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只行亲属礼。”这反映(?)
A.封建等级意识的衰弱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租佃关系的深刻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宋以前,田主和佃客的关系是主仆关系,这是一种良贱关系,佃客属“贱民”身份。宋律:佃客犯主人,加等论罪;田主殴死佃客,减刑二等。元代佃农的地位进一步下降了。元律:“诸地主殴死佃客者,杖一百七,征烧埋银五十两。”到明洪武定刑律时,就不载主佃条例了。仅在“乡饮酒”的仪礼中规定佃户向田主行“以幼事长之礼”。因此反映了租佃关系的深刻变化,ABD三项都无从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材料能反映人们已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的有(?)
①“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②“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不可以为天下王。”
③“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④“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日,毋敢夜草为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答案为D项,在做此题时,可采用排除法。③董仲舒的观点,“天”指的是神,而非自然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将它移植到史学领域,反映黄土高原地区

A.因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化建设侵吞了大量的林地
B.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
C.因道路、房屋宫室的大规模建设而致使森林减少
D.因人口的增长及对木材消耗的扩大导致森林减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来做,A.因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化建设侵吞了大量的林地,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此时工业化尚未开始;B.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这一说法符合实际;C.因道路、房屋宫室的大规模建设而致使森林减少,人口增长主要带来的是耕地面积的增加,而非房屋道路的增加;D.因人口的增长及对木材消耗的扩大导致森林减少,人口增长对木材消耗数量并不足以达到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的局面。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材料意思从本质上说明
[? ]
A.清朝晚期中国的综合实力仍然居于世界首位
B.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的高度发达水平
C.清朝晚期中国是国际经济中心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影响
D.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