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9-26 17:54: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对策》


材料四言论:“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各是什么?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其思想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久不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台湾的教师节是孔子的生日(9月28日)这一天,这么定的可能依据是?
[? ]
A.子曰“仁者,爱人”
B.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D.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判断题  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
B.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观点
C.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
D.顾炎武发展儒学义利观,提倡经世致用



4、判断题  《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选择题  为了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
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正名
D.“致良知”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