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对策》
材料四言论:“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各是什么?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其思想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久不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台湾的教师节是孔子的生日(9月28日)这一天,这么定的可能依据是?
[? ]
A.子曰“仁者,爱人”
B.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D.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判断题 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
B.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观点
C.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
D.顾炎武发展儒学义利观,提倡经世致用
4、判断题 《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选择题 为了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
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正名
D.“致良知”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