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7-09-26 17:34: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强调“重义轻利”
B.心学由此产生
C.有学者否定君主专制
D.市民文化中出现京剧



2、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请回答:
(1)概述西方“早期” 启蒙的“内源”因素。(2分)结合史实说明18世纪的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怎样的“接续”关系?(4分)
(2)该学者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仍属于“文化传统的自我裂变、修复与整合”,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
(3)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西方式”启蒙思潮有哪些?(6分)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2分)
(4)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一改“醉心欧化”的局面,呈现出流派纷呈、选择多元的趋向,请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成因。(8分)



3、判断题  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他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相同之处有
①主张的实质都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都反对君主专制
③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和利益④都为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 ]
A.①②③
B.②③③
C.①②
D.③④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全面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辉煌,一是全面,二是繁荣,三是影响深远。这方面的例证,可以从科技、文学、艺术等各方面轻而易举地找出来。
材料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思想文化总会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的早期启蒙思想,如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等,都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化方面的史实说明隋唐文化的特点。(6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是如何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的?(4分)



5、判断题  在奥巴马访华前,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中美联合声明》中,美方宣布今后四年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双方还将适时举办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的过程应该是( ? )
①学习和吸收对方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中美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世界文化共同繁荣的过程
③加深文化认可,增进两国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
④消除双方文化之间差异,实现文化融合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