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6:52:27
1、判断题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干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
-——《三宇经》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
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四】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
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
至儿女、弟弟:郭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
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
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
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
【材料五】?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
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可能看着父母亲时会想:“他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还要养他”。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看着年老的父母就会互相推诿。那么,作父母亲的就在想:“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给我生存的保证?”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要看很多面子,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五、均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材料六】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2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2)列举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儒学家的努力。(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顾炎武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儒学进行取舍给社会带来怎样积极的影响?(6分)
(4)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文化的影响。(6分)
(5)根据上述材料,对于儒学这一传统文化我们应有怎样的正确态度?(1分)
2、判断题 明朝末年,李贽公开为商人辩护,说商人辛苦勤劳、甘愿承担风险,问“商贾亦何可鄙之有”,他肯定商人的权利欲,并宣扬功利主义,认为每一个人都有私心,而私心是符合道德的。这一思想出现的根源在于
A.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
B.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C.传统道德观念受冲击
D.专制腐朽的王朝政治
3、判断题 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请回答:
小题1:材料一、二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6分)
小题2:对比材料二、三,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4分)
小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8分)
5、判断题 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挑战正统思想
B.否定儒家思想
C.批判理学家虚伪
D.反对绝对权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