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主要经济政策》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9-26 16:50: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争霸战争的需要
B.保障赋役地租的征收
C.抵御外国的入侵
D.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末清初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项内容与中国的史实不符合,闭关锁国是为了抵御外国的入侵,所以C错误。D项是根本目的,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故选C。
点评:“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侵略。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自然条件、开发早晚、人口密度、生产技术水平都是我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B.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可知政治中心在西北(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A不对,题干无从体现改变政治格局;B不对,大运河在隋朝已经开通;D不对,与题干无关,而且这是在晚清时期左宗棠等人的主张,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