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6:50:26
1、判断题 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争霸战争的需要
B.保障赋役地租的征收
C.抵御外国的入侵
D.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末清初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项内容与中国的史实不符合,闭关锁国是为了抵御外国的入侵,所以C错误。D项是根本目的,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故选C。
点评:“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侵略。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自然条件、开发早晚、人口密度、生产技术水平都是我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B.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可知政治中心在西北(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A不对,题干无从体现改变政治格局;B不对,大运河在隋朝已经开通;D不对,与题干无关,而且这是在晚清时期左宗棠等人的主张,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