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一)

时间:2017-09-26 16:32: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
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
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3: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
(2)三则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3)材料1、2和材料3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



3、选择题  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其境遇也起伏不定。下列言论摘自不同时期思想家之著作,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②“仁者,以天下为己责也。”
③“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④“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4、选择题  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



5、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