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十)

时间:2017-09-26 16:32: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对“经世致用”理解错误的是(    )
A.为学应求务实
B.重视实际学问,参加社会实践
C.学以致用
D.诵读四书五经,求取科举功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明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的主张。经世致用的意思是学习要实用,做学问要务实,为社会现实服务,因此ABD项符合题意。D项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的消极的表现,只是关注四书五经而无治国实际才能,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宋经学家石介在《中国论》中说:“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本是中国人,石介连他也说成“自胡来入我中国”意图是?
[? ]
A、宣传文化兼容,促进文化融合
B、佛道夷狄化,以抵制其传播
C、削弱佛道冲击,重建儒家独尊
D、激发民族复仇,服务开疆拓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
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
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明代的精神文化则是适应平民阶级情趣的。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明代心学的发展 ②长篇白话小说的发展 
③京剧的出现     ④散曲的兴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京剧的出现是适应平民阶级情趣,但出现于清朝,并非明代,排除④,答案①②③,A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朝建立之初,大臣陆贾经常给刘邦讲儒家经典,刘邦很反感,认为自己的天下“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问:“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于是让陆贾撰写《新语》,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已成为统治思想
B.有人主张用儒家治理社会
C.军事无益于维护国家统治
D.《诗》《书》已成为统治工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学的发展。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刘邦在大臣陆贾建议,开始重视儒学,“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汉武帝时儒学成为统治思想,A项是错误的;CD不符合材料。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