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1:40:00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利哥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完成:
(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1911年德国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
(3)材料三中英国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其目的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和德国勾结,反对法俄的扩张。(4分)
(2)德国不再满足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也不再满足英国在殖民地方面的“恩惠”,而要争霸世界。1866年德国尚未完成统一,因此政治地位“卑微”。
此时德国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所以扩张野心增强。(10分)
(3)由反对法国转向支持法国。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勾结法国反对扩张野心越来越大的德国。(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由材料“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利哥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很容易归纳出答案“和德国勾结,反对法俄的扩张”。
(2)本题主要考察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力量的变化及对外政策的变化。分析解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对于第二小问,要结合时间“1866年”时德国的情况:处于分裂状态,实力弱小。所以地位“卑微”。
(3)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对外政策的变化。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德后来居上,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二;英法分别下降到第三与第四。力量的变化与殖民地数量成倒挂现象,引起新的矛盾与争夺。为维护或获取更多利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上述三则材料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然后结合所学归纳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战”对西欧的影响不包括
A.西欧的霸权地位完全丧失
B.使西欧各国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C.使西欧各国人们充满幻灭感和危机感
D.使西欧许多国家的工人运动高涨起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他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于丈夫;现在,他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的联系能力。本题考查一战的影响。从材料“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 得进展” 、 “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可以看出这是一战的影响。一战使得大量的男子 失去了生命,妇女在生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故选 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一战中英国出动了新式作战武器飞机和坦克,极大地扭转了战争的格局,同时也直接改变了战争的根本模式,即由陆战走向空战和海战,其中索姆河战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具体涉及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一战中战役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哪一个国家在“一战”爆发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
A.法国
B.奥匈帝国
C.德国
D.意大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读题干中的材料可知,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至上,联系史实可知,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三国同盟的瓦解
点评:学生需要理解一战中意大利倒戈的原因,是因为意大利的利益要求得到了协约国的满足,通过意大利的实例领会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