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一次世界大战》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9-25 11:40: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之前,欧洲大部分受教育的人都认为,下一代人将会解决他们这一代人不能解决的一切问题。他们坚信,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到了1919年,当战场的硝烟散尽、坟墓躺满尸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信奉的自由主义、议会政治、科学的胜利都显得很荒诞。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
——[美]菲利浦·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人为什么坚信“物质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6分)
(2)“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2分)
影响:带来死亡和灾难;冲击了人们对民主、科学精神的信仰和追求。(4分)
(2)不正确。俄国通过革命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为俄国历史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4分,如从其他方面说明,只要史实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再根据“1919年,当战场的硝烟散尽、坟墓躺满尸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信奉的自由主义、议会政治、科学的胜利都显得很荒诞。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 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不正确。可以从一战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分析,如一战推动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促进了俄国社会以及世界历史的进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在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进行调查后,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是因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李顿认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的依据是
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制裁
D.中国的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绥靖政策这个重要知识点的精确掌握,难度不大。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并非中国引起,A项本身错;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说法错误,华盛顿体系并未束缚住日本,即B项本身错;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制裁不符合史实,即C项本身错;D.中国的革命运动对日本有打击作用。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绥靖政策的表现,除此之外还要知道绥靖政策的其他表现。
⑴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偏袒日本)⑵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名不副实“经济制裁”)
⑶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不干涉”和“中立”)⑷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⑸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国联没有表示抗议⑹制造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⑺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⑻“奇怪战争”、“静坐战” ---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认为美国“要会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的实质是称霸世界,使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是?
A.与苏联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B.策划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
D.组织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使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是策划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其它与题干不相符合。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毒气首次应用于战争是下列的哪场战役(?)
A.索姆河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色当战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检阅军事演习。而这次演习又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这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强烈不满。当1914年6月28日,检阅结束后,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的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