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1:40:00
1、判断题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9月5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止,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
材料二 1915年战争重心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除东方的威胁。……1915年春,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毒气,英法损失惨重。
材料三 1916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1915年东线的战事表明,俄军不堪一击,但其幅员广大,德军不敢贸然深入,便决定在西线寻找英、法主力决战。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1916年进攻的主要目标,……德国以大量的炮弹、毒气弹向凡尔登倾泻,法军……终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法金汉被革去总参谋长职务,由兴登堡取代。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以上均摘自《新编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5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一战战局的演变及战场重心的转移过程。(5分)
3、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英法德美比较表一
?项?目 | 英 | 法 | 美 | 德 |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 1 | 4 | 2 | 3 |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次) | ?1.3 | ?1.9 | ?8.1 | ?4.6 |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 ? 3 | ? 4 | ? 1 | ? 2 |
国?家 | 英 | 法 | 美 | 德 |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 3 | 4 | 1 | 2 |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 ? 1 | ? 2 | ? 5 | ? 4 |
时?间 | 大?事?记 |
1914年6月 | 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
1914年7月 |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1914年8月 | 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
1915年5月 |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
1917年4月 | 美国参战。 |
1918年3月 | 俄、德国签约停战。 |
1918年9月 | 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
1918年11月 | 德国签约停火,大战结束。 |
4、判断题 美国在1917-年4月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是
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
③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④参战得到美国人民的一致支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9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