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商业的发展》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9-25 11:02: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清政府采取何种经济政策?这种经济政策对当时及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国内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中外贸易发展。(1点1分,任意4点得4分)
(2)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1分)
影响:导致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妨碍海外市场拓展;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被动挨打(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点1分,任意5点得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争论。御史说:“今大夫各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买官赎界,顿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斌鼓不增而用足。”贤良文学则反驳道:“安民富国之道,在于反本立而道生 …… 方今之务,在除饥寒之患,罢盐铁,退权利,分土地,趁本业,养桑麻,尽地力也。”
——桓宽 《盐铁论》
材料二? 1950年下半年起,全国开展了调整工商业的工作,在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扩大对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随着加工、订货范围的迅速扩大,使私营企业上半年的萎缩局面很快得到扭转;(2)调整公私商业的经营范围和调整价格,国营商业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批发上,以调节市场,稳定物价……(3)对私营工商业进一步发放贷款;(4)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税目,提高所得税起征点。
材料三?列宁说:“什么是租让制呢?它是国家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后者负责安排和改进生产,把所得到的一部分产品付给国家,另一部分则作为利润归自己所有……根据合同,资本家在一定期限内是一部分国家财产的承租者,但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仍然是国家。”?
——杜华《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材料四?罗斯福政府调整工业的部分措施

1933年6月16日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某些有益的公共工程的兴建;规定生产规模和价格;规定由雇主、雇员和消费者共同监督和调节生产等
1935年7月5日
颁布《全国劳资关系法》,规定雇员有组织集体谈判的权利
1938年6月25日
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即工资工时法
——黄安年《美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专题》
(1)据材料一,指出双方争论的焦点,并概括“御史”一方的观点。(5分)
(2)材料二、三的政策分另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分析材料二经济措施的作用。(5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罗斯福政府调整工业的特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共同向题是什么?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启示? (5分)


参考答案:
(1)焦点:是否实行盐铁专卖。(1分)
观点:盐铁专卖有利于生产发展;盐铁专卖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减轻民政负担;盐铁专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限制腐败,促进社会稳定;盐铁专卖可以为军费提供支持。(4分)
(2)背景:中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巩固政权;(2分)
苏俄(联):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分)
作用:促进经济恢复;稳定物价;扶持私营工商业;减轻企业负担。(2分)
(3)特点:增加国家投入,刺激消费;对工业生产进行调整,防止盲目生产;保护工人的利益,暖和社会矛盾。(3分)
共同问题: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分)
启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结合国情,实事求是。(1分)


本题解析:
(1)第一问,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汉武帝的御史主张盐铁官营的观点,后半部分是贤良文学反对盐铁官营、主张重农的思想主张,所以依据这个可以得出材料一的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关于御史的观点的归纳可在材料中找出主要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翻译过来即可,主要从经济利益、对农民负担的影响、对社会矛盾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考虑。
(2)第二问,材料二的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内容,因此答案即可从这个问题的背景入手回答。第三个材料我们可以由材料的出处(《列宁与新经济政策》)及材料内容分析出是苏联(俄)的新经济政策,只要分析出这个内容,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依据教材的内容来归纳整理即可。
(3)第三问,依据材料中的每项内容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同时要结合教材中关于罗斯福新政内容来归纳整理,如“规定某些有益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可得出政府增加了投入,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等。由四个材料都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即可得出“共同问题”的答案。关于最后一问“启示”的问题,我们可以依据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与材料内容对比分析整理出符合材料内容的答案,最关键是要答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最早的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
B.宋朝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C.唐朝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明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故实行海禁政策。D项时间错误,A、B、C符合史实。
点评: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中国古代经济特别注重对农业生产工具、“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和古代经济政策的考查。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繁荣,全国形成了一些地域性商帮,其中著名的有晋商、徽商、广东商帮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晋商的材料
“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常氏一改‘学而优则仕’为‘学而优则商’,能数代集中优秀人才锐意经营商业,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的商人群体。”塞上商贾,多宣化、大同、朔平三府人,甘劳瘁,耐风寒。晋商一反朝廷“贵农贱商“的社会风气,树立“以商致财、用财守本”的思想观念。晋商认为应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举善事,如晋商范永斗由于“久著信义而受到朝廷嘉奖被授予皇商资格。
晋商对商业情报和市场信息非常重视,综合分析后及时改变经营策略和筹划对策。“经营与票号共举,经贸与镖号同存”体现了配套经营的战略。到京城开饭馆,到四川贩夏布,到扬州贩淮盐,到长白山贩人参,到湖南贩茶叶,到蒙俄做边贸。
材料二 以下是有关广东商帮的一些材料:
广东商帮来源于“从学而来者,宦成而归者,权缗算以起家者,执艺事以自食其力者”,“外番各国夷人载货而来广,各投各行交易。”
他们在广州、佛山等中心市场设置批发商行经营业务,例如佛山原头街“卖京土布匹”;汾流大街卖苏杭美物、皮裘、颜料、马鞍、毡毯、各色洋布;与此同时,他们又将广东的货物贩运到外省或省内边远地区批发给当地中小商人。
广东商帮助海外商品在内地的流通,积累自己的财富之后将自己的生活形态放置于海外,并影响当地的商业形态,晋商与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一张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广东商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晋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广东商帮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参考答案:(1)特点:晋商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具有强烈的商业意识;具有勤奋、不怕吃苦的精神;重视商业信誉;重视商业情报的收集;注重对经营策略的调整。(任意4点4分)
(2)来源广泛,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从事长途贩运贸易;单纯从事商业,与政治联系较少。(3分)
(3)商业流通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出现了全国性工商业市镇;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