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0:52:45
1、判断题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软?”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顾炎武在读过《明夷待访录》之后给黄宗羲写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事,有其识者未必遭其时,当其时者或无其识,古之君子所以著书待其后,有王者起,得而师之。”顾炎武的用意是:
[? ]
A.说明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实质
B.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深远影响
C.赞赏黄宗羲思想和胆识的难能可贵
D.古从著书立说等待后人实践的良苦用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皮肤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顾炎武认为“亡国”就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这就否定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因此选D。
点评: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载:“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古时国指朝廷、政府、皇室,天下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一切。顾炎武说的,亡国是指朝廷崩溃和王朝更替,亡天下是民族毁灭,当然是国可亡而天下不可亡。A不对,“封建王朝出现更替”显然是顾炎武所说的“易姓改号,谓之亡国”;C正确,“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正符合顾炎武所说的“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B”外族入侵国家危难”和“D国家分裂割据,战争频仍” 都不是顾炎武所指的“亡天下”。
点评:注意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与传统“忠君爱国”观念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末清初黄宗羲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相比较,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批判了封建思想束缚
B.都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C.都提出了把权力还给人民
D.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伏尔泰抨击了君主专制,但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