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9-25 10:50: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2分)



2、判断题  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B.沦为债务奴隶的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国王住在山岗上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3、判断题  顾炎武:“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反映了封建制度衰落的趋势
C.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
D.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是五段有关儒学的言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四、“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五、“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分别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7分)
材料二、黄宗羲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3分)
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3) 材料三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3分)
材料四、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4) 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3分)



5、判断题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