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0:15:23
1、判断题 与“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这一观点不同的是
A.“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B.“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
C.“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
D.“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两者均不主张社会革命,故排除A、B两项;C为两者的相似点,故排除;洋务派拒绝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维新派恰好相反,故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 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2分)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说明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2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曾“照搬外国的经验”,指什么?(2分)实践遭挫折后,中共又进行了怎样有益的探索?(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
(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
(3)观点:批判吸收。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伦理纲常不能改变。林则徐、魏源等人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对当时的思想界起了思想启迪的作用,所以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
(2)本问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等方面分析回答。
(3)材料三毛泽东提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他认为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曾“照搬外国的经验”,即采用苏俄十月革命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遭受严重挫折;此后,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中国知识分子排斥西方文化;鸦片战争后开始学习西方;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无产阶级对外来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
点评:本专题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内容包括“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等主要史实。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从仿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从学习西方再到学习苏俄,不断探求强国之路,最终找到一条自己道路的过程。本专题的复习要注意近代思想与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的观点”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在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要客观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既要认识其进步性,又要认识其局限性。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是在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中展开的,注意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壮大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