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9-24 04:08: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隋朝时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B项与史实不符合,草市最早出现在宋代,所以BC两项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比较(400-1998年)

表 1000-1890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材料二?14世纪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复兴旗手高擎人文主义大旗,┉┉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他们的声音如巨人登高一呼,很快就在阿尔卑斯山上南北各大城市中心激起雷鸣般的反响和回音,震撼了欧洲大地。┉┉但丁谢世二百年以后,中国出了个李贽,敢于反对以孔孟之道为“万事之至论”——似乎与西欧的人文主义有些相似,但却如荒野的孤鸿哀鸣,未能激起任何群众性的回响。┉┉李贽之后,有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也都阐发过颇有时代新意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但是他们和李贽一样,只是在很小的知识圈内有一定影响,未能像西欧文艺复兴那样在各大城市中心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庞卓恒等著《史学概论》
材料三?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中国的城市有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若干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上海从市政建设与管理、上海士绅自治运动,到上海人的行为方式、婚丧嫁娶礼仪的变化,多有西方的影响;编制门牌号码、人车分道、文明婚礼、实行夏时制、选举市花、选举上海小姐……,不是仿照租界就是学自泰西。……许多早期城市的公共工程大多为西方商人所创办与控制---使得这些城市具有浓厚的西方印迹和色彩。许多人往往把他们看成是西方城市的缩影。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四?19世纪60-70年代,上海乡民谓电线有碍风水,而将英商在吴淞-上海间所架设的电报线之“电杆悉行毁去”;一些保守旧官员也把同期外人在沪架设之电线、所修之铁路斥为“惊民扰众,变乱风俗”……而在一些传统城市,这种反应更为强烈。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五?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实行对外开放等政策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增加,全区城市由5个增至23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2.7%。
——《岳麓版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表中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相比的变化轨迹。并指出图与表的内在关系。(5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等人的思想未能“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当时市(乡)民对待西方文明成果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16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趋向?(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城市化建设有哪些认识?(6分)


参考答案:(1)轨迹:在1000年以前,中国的城市化率领先于西欧,在此后900年微弱增长并远远落后于西欧。(3分)
关系:人均GDP的落后是导致城市化进程落后的因素之一(2分)
(2)原因:生产力的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城市化进程滞后;市民阶层成长滞后。(6分)
(3)态度:材料三——仿照西方;材料四——抵制西方(4分)
仿照原因:西方近代城市起步早,城市建设与管理经验丰富;外国的侵略(通商口岸、租界的设立)推动中国近代城市的出现;西方商人控制公共工程建设,外国殖民势力在中国扩展。(6分)
抵制原因:中西矛盾(民族矛盾)的根本对立;民族主义情绪和排外倾向强烈;传统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抵制,西方在华势力的膨胀。(6分)
(4)趋向:城市区域化趋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走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4分)
(5)认识:加速经济建设与发展;加强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科学合理地借鉴外国的城市建设经验;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推动城市文化建设。(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假设唐代一位洛阳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在居住区开了一家绸缎店?
②带着飞钱经大运河从江南运送地方特产到长安
③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④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唐朝时期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所以①项活动不会出现;②③④项符合唐代社会发展状况,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画坛上的一幅著名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苏州怀胥桥商市的一幕场景。它有助于我们直接研究?

清《盛世滋生图》
[? ]
A.商业交换的起源?
B.商业都会的崛起
C.庙会集市的萌芽?
D.民间集市的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