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4:00:15
1、判断题 1910年,由立宪派发起的四川保路运动早读清政府的血腥镇压。立宪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闻讯发表文章称:“革命暴动之举,吾党所素不赞成也”,“而今日清政府多存留一日,则元气多所斫丧(斫丧意思为摧残)一分”“革命尚可以于万死中求一生”。以上史料表明立宪派
A.与革命党人结成了反清同盟
B.从保清转向反清
C.接受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思想
D.以反清之名行保清之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梁启超思想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梁启超表述了原来不赞成革命派的方式,但今日有赞同的语气,但是并没有与之并肩作战,所以B项表述最合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孔子的命运”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问题(10分)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3分)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以改变中国,经历了“变器-变事-变政-变道”演进。据此回答20~22小题
小题1:“变器”主张出现的原因
A.西方工业革命,中国鸦片战争失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洋人占领北京,太平天国打击
D.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瓜分
小题2:将“变政”主张最早付诸实践的是
A.早期维新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立宪派
小题3:“变道”就是改变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张是出现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以民主共和救中国
B.辛亥革命后,以民主、科学救中国
C.辛亥革命期间,以三民主义救中国
D.五四运动后,以马克思主义救中国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题,“变器”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就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其出现的原因在于第二次鸦片的失败,导致开明的中国人认识到西方的利器是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故选A
第二题,“变政”主要指的是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最早实践的是维新派,故选C。
第三题,“变道”就是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解放思想的运动。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
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D项。A项无法体现维新派的主要的主张;BC项材料也无法体现。
点评:近代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断的加深。中国原来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央,是天朝上国,从材料可以看出此时已经认识到比较正确的地理知识,这对妄自尊大的心态也是一个调整。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