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3:46:43
1、判断题 “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表达了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寻找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下列叙述与这段材料缺乏因果关系的是
[? ]
A.“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B.出现“天崩地解”的根本原因是新的经济和阶级因素的产生
C.明朝灭亡,清朝一统,优秀知识分子受时势刺激,检讨反思
D.痛定思痛的“反思”其核心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学以致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清初思想家朱之瑜认为做学问应该有益于社会。他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他的这种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最为接近
A.李贽
B.朱熹
C.王夫之
D.顾炎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题干材料体现的思想是经世致用。这一思想正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所主张的。李贽反对盲从圣人思想;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王夫之是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故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观点中,思想家李贽会同意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这是其“分权”思想,故答案选择C项。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的正当的私欲;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故A、B、D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顾炎武:启蒙精神,(1)思想观点:第一,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第二,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第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第四,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如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涉及实用学问。(2)评价: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