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宋明理学》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9-24 03:44: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确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压抑了人们的个性发展
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 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
材料二?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宋史?朱熹传》
材料三?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含义:“天理”是指人的正当(基本)欲望;“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的欲望。
(2)主张:正君心;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意义: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治)。
(3)现象: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层民众)。背景: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
(4)意图:朱熹:用理学规劝统治者。 “今之治人者”:?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