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3:44:20
1、判断题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确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压抑了人们的个性发展
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 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
材料二?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宋史?朱熹传》
材料三?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含义:“天理”是指人的正当(基本)欲望;“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的欲望。
(2)主张:正君心;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意义: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治)。
(3)现象: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层民众)。背景: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
(4)意图:朱熹:用理学规劝统治者。 “今之治人者”:?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