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9-24 02:58: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习惯上所称“街坊”指的是邻居。在唐都长安,其城市布局有“坊”“市”之分,“坊”“市”分别指
A.居住区和政府官署办公区
B.商业区和中央官署办公区
C.手工业集中区和商业交易区
D.居民住宅区和繁华商业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材料中的市坊分别指的是居民住宅区和繁华商业区,所以正确的是D,BC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以下各项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化或思想意识影响的是 (? )
A.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
B.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期
C.“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
D.话本和戏剧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难度中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了,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A项与B项是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而D项是元朝出现的。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发生在北宋某年的电视剧,从历史角度看,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A.主人公在某地草市饮酒游玩
B.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
C.剧中人物相约在开封逛夜市
D.剧中人在宅屋之间开了一家店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北宋” 才是本题的题眼。既然是北宋时期,那么“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就不符合史实了,因为北宋是允许店铺晚上经营的,所以本题答案选择的是B. 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另外,草市、夜市、在宅屋之间开了一家店铺在北宋时都是允许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为对外贸易服务
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
C.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
D.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了“邸店、柜坊、飞钱”的认识。邸店是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们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故选B项正确;A选项错在对外贸易;C、D选项只是柜坊的作用,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7分)
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四?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五?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大举措。一个自强奋进的东方民族,一个日益强盛的伟大国家,以特有的胆识和远见、包容和胸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浩荡洪流。
(5)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洪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4分)
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3分)
(2)强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为丰富的原料产地。(2分)
(3)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分)
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
(4)主要原因:计划经济。(2分)
(5)因素:改革开放的决策;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答对任意三点即可4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市的时间、空间、规模、草市的饮食服务设施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明代市场发展根据材料从商人数量、商品种类、长途贩运等角度回答。(2)从材料“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可以看出扩张的目的是销售商品、掠夺原料。(3)新现象根据材料概括,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计划经济,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学生可以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化的推动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评: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发展的较为薄弱,但是在不同的朝代,商品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宋朝等。近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逐步的形成。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落后国家成为了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地建立,真正的自主的融入到世界。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