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9-24 02:58: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成就历史发展的机遇。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
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
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
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
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
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
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
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
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宋朝发生的商业革命为何未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原因: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商品经济发展。(2分)
(2)表现:市全面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与使用;
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4分)
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2分)
(3)表现:推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2分)
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闭关锁国趋势加强。(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
第(1)问,主要考查交子产生的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考
虑。
第(2)问,主要考查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和根源。表现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根源一般从经
济这个角度来考虑。
第(3)问,主要考查中西商业革命的影响的表现,以及影响不同的原因。表现在对材料信
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几个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 )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③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
④人类社会阶级的产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商品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以交换为目的,①、②是产生交换的必要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通晓不绝”“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是在强调时间,无论早晚,都有活动,已不受时间限制了,由此A项正确。B、C、D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与政治经济中心变化密切相关。图6中三张图片所揭示出的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趋势是?


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

唐朝商业城市分布图

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

[? ]
A.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
D.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北宋理学家邵雍曾发出这样的赞叹:我幸福,因为我是人,而不是动物;是中国人,而不是蛮族人,……我幸福,因为我生活在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洛阳。邵雍的赞叹源于当时
A.国家的大一统
B.经济文化的繁荣
C.民族关系的融洽
D.思想的自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