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2:10:11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赂,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
——《魏书·高祖纪二》
材料二 丁卯,诏日:“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朕宪章旧典,始班俸禄……班禄以十月为始,季别受之。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至是,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贪者。……三载一考,考即黜陟,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
其任。”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受禄者无不局(恐慌害怕),赂殆绝。然吏民犯他罪者,魏主率宽之,疑罪奏谳(审核)多减死徙边,岁以千计。都下决大辟(判处死刑),岁不过五六人;州镇亦简。
——《魏书·刑罚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北魏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北魏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问题:吏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原因:北魏时官吏无俸禄,导致官吏贪污盛行,任意搜刮百姓。
(2)措施:制定俸禄制(班禄制),严厉整顿吏治;对官吏实行任期考核制度。作用:使吏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政局安定,农民安心生产,北方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以后的改革创造了有利局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它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
A.洛阳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
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 ?
C.迁都洛阳是正确的 ?
D.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①实行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 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
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 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建立三长制 ④迁都洛阳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